✅研究指出,5%至33%在受傷後三年內仍會感到疼痛仍有殘餘症狀或是恢復不足
由於初步受傷時都要先有外部支撐與休息,過長時間的休息使組織恢復得較無力, 此外,復原中因未經專業訓練使腳踝開始 #不穩定, 長期以後會使韌帶過鬆、肌肉無力甚至關節卡卡的, 最終可能出現腳踝背屈活動度受限。 ✅慢性頸痛的原因,主要是身體因為疼痛閾值降低促使頸部痛覺過敏
➡️我們常見的生活問題: 1.長期的靜態肌肉活動:如辦公室工作或使用電子產品時,姿勢長久末更換。 2.重複性的工作任務:如老師教書需要一直往上抬頭看。 這些事件最終促使肌肉代謝紊亂,進而改變穩定性及頸椎的活動範圍。 ✅什麼是本體覺訓練呢?
➡️本體覺訓練是一種增強『感知』肢體在空間中的位置、運動和力量的能力,可以: 1.啟動肌肉、肌腱和關節中的感受器,改善神經與肌肉之間的協調能力。 2.有助於提升動作精確性、穩定性。 ✅首先運動總要有一個目標,對於洗腎患者的運動目標,研究指出一週五天,每天要做到
➡️每天的體力活動超過50分鐘 ➡️例如『走路』,建議一天最好至少4000步 ➡️每天的運動要超過30分鐘一週五天為主 而運動項目可以為: 1.有氧運動、2.阻力訓練、3.柔軟度(伸展活動)、4.平衡訓練 ⚠️血液透析(洗腎)目前是一個盛行率很高的問題,全球盛行率約 9.1%,常見幾種相關併發症包括:
1.肩峰到喙突之間形成一個屋頂,其下方有肱骨形成底座,整體稱為肩峰下空間
2.具有相關經過之軟組織,包含脊上肌、滑液囊、二頭肌肌腱等 3.當肩峰下空間組織在舉手動作中受到異常壓迫,則可能有此問題 針對肩膀旋轉肌袖問題帶來的疼痛,包含有脊上肌、脊下肌、小圓肌與肩胛下肌受到過負荷或是重複使用導致的發炎疼痛問題,常出現於肩膀上舉、旋轉時特別出現於肩膀外/前側肩痛。目前非手術治療是首要方式。 臨床推薦以頸椎、胸椎與肩胛骨的運動治療,配合藥物、徒手跟儀器治療來促進組織恢復;治療目標致力於減少跟控制疼痛、恢復生活功能、恢復肌耐力、恢復肩膀活動度與增加力量負荷。 目前不可缺少的運動方針有 1.肩胛骨特別訓練(提供肩胛骨穩定與刺激本體位置覺) 2.旋轉肌肉離心訓練(刺激恢復組織彈性與增加延展性) 3.肩膀動作控制訓練(促進本體覺與協調、增加穩定性) 而其效益主要在疼痛處理以及恢復生活功能,目前肩膀動作控制具有最好的效果,在其他篇短期、中期、長期或是恢復功能的研究中都獲得不錯的效益,而肩胛骨特別訓練、旋轉肌離心訓練也有其相關效益,但在處理長期疼痛的綜合研究中可能因太少研究導致於文獻效力不足。
因此我們建議,如果有限時間中只能選擇一種運動,我們推薦『肩胛骨動作控制』,並且在控制疼痛之下,在可以的範圍中完成相關運動。而這些運動有哪些可以做呢?就趕快來找我們預約諮詢認識更多吧! |